你的瀏覽器已禁用javascript,請啟用javascript,否則網(wǎng)頁將非正常運行!
高三全日制招生
新聞資訊
怎樣才能學好語文?難道從小就要讓孩子“死記硬背”?
2019-05-20    |   文章來源:    |  分享到:
0
對于“語文”這門學科,很多學生甚至家長對其多不是很重視,因為這是咱們的母語,哪有人會連自己的母語都學不好。但是,中高考等所有的考試中,語文也絕不是隨便學學就能拿高分的學科,因此想要在大型考試中取得優(yōu)異的成績,語文的分數(shù)也至關(guān)重要。
那么,問題來了:究竟怎么樣才能提高語文分數(shù)?它不像理化生,掌握了基本原則隨之衍生就能學會不錯的知識,也因為句式結(jié)構(gòu)概念等不同,不能等于英語的學習。

今天,小編為大家介紹是被現(xiàn)在很多人所懷疑及鄙夷的方法--死記硬背。先別急,耐心看下去,這個死記硬背絕對會給你不一樣的感受。


1、學語文,就是要死記硬背!
學語文最重要的基礎(chǔ)是“積累”,第一個難關(guān)就是“識字”, 字要熟練會寫的話,還是需要抄幾遍的。該背的就得背,小時候你不背,難道等長大了記憶力衰退了再背嗎?
學語文本身是要下點功夫的,尤其年紀小的時候,要下點功夫、記點東西,背點東西,學點東西。特別是詩歌、好的文章等等,更應(yīng)該從小就背起來,因為節(jié)奏感在里面呀。
寫文章好的人,懂得什么樣的語言讀起來舒服,怎樣寫可以把其中的音樂感、節(jié)奏感把控好,同時,道理也能夠講清楚。

平時大量的閱讀、大量的記憶非常重要,許多讀到的內(nèi)容,借過來借過去,就活了呀,東西越多越活,當你寫文章用詞的時候,這些東西自己就會跳出來了,蘇東坡講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,如果你腹中沒有東西,臨時去想詞怎么能想得出來呢?


2、記憶力和創(chuàng)造力從不矛盾
創(chuàng)造性是怎么來的呢?因為看得多了、做得多了,以后才會有創(chuàng)造。
寫文章也是“創(chuàng)造”,本來沒有這篇文章,現(xiàn)在創(chuàng)造出來,你怎么創(chuàng)造出來?因為看得多,記得多,詞語掌握多了才寫得出來,誰創(chuàng)造得好就是因為他積累得多。所以文學就是這么回事情--
首先,是積累、吸收;然后,在自己腦子里編程;最后,才是吐出來表達。
就像生孩子一樣,你沒有懷孕怎么生孩子?一定要先接受東西,才有可能生出來東西。
你學一篇文章先記住它就是了,干嘛要去分析“這篇文章哪句詞語好不好”呢?干嘛要成天考慮“我記得多了到底對不對”呢?
猶太人有句話,和我們中國的學習方法很像,他說小時候應(yīng)該學會一種“生吞之功”,就是你要會生吞活剝,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,東西吃多了以后他自己學會消化。
胡適曾經(jīng)說過這樣的一段話:我9歲的時候特別喜歡一句話:人心曲曲彎彎水,世事重重疊疊山。我就是覺得好玩,并不是很懂。到了60歲,我還是喜歡這句話,這時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。”
9歲的胡適真的不理解嗎?他不理解不會感到喜歡的。其實9歲也算理解,60歲也叫理解,理解程度不同罷了。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都這樣,更復雜的話你怎么理解?很多東西小時候解釋再多也理解不了,長大了,閱歷到了,自然就懂了。

所以“生吞活剝”沒關(guān)系的,吞下去了,葡萄糖夠了,脂肪有了,維生素也有了。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這里面有沒有葡萄糖,有沒有維生素,卻沒有吃東西。你說十年下來,你會瘦成什么樣?


3、寫好作文,也需要“背”!
其實孩子“吞下去”這么多,也是為了“吐出來”,也就是寫出好作文。
很多家長發(fā)愁,孩子寫作沒創(chuàng)意,其實關(guān)鍵在于,我們總是讓孩子按照套路寫作文,現(xiàn)在就算寫好了,長大后就肯定也不會寫。因為他的思維被放進了框里,被鎖鏈鎖住了。
記憶是一個基礎(chǔ),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記憶力,我們要吸收記憶的是經(jīng)典和值得記憶的東西,而不是記憶一些條條框框套路性的東西。
創(chuàng)造力是不容易培養(yǎng)出來的,關(guān)鍵是我們不可以阻礙、壓抑孩子的思考。你積累得越多,你知道的越多,你的語言越豐富,你的表達就越好。

老師和家長要做的,就是引導孩子多讀書,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鑒別能力。孩子沒讀幾篇文章我們就給他一個題目,要他創(chuàng)造,即便是創(chuàng)造出來,也是很浮在表面的東西。


4、學好語文就靠這“三把鑰匙”
所謂“三把鑰匙”,其實就是三個字:讀、寫、背。如果還要加三個字,那就是--多讀,多寫,多背!
多讀
多讀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把鑰匙,通過這把鑰匙孩子能夠打開語文知識與能力的“寶庫”。我經(jīng)常對學生說:“理科學習靠題海,文科學習靠書海?!?/span>
沒有廣博的閱讀,僅僅靠課文上那幾十篇課文,是不可能真正提高語文能力的。而一個孩子如果有了海量的閱讀,不讀語文課本他照樣可以形成語文素養(yǎng)。
當然,“多讀”指的是讀好書,讀經(jīng)典的書,而不是讀淺薄無聊的垃圾印刷品,更不是讀有害的“毒品”。
低段孩子可以多讀繪本、兒童詩等童書;
中段孩子可以多讀整本的文學作品,和歷史方面的書籍;
高段的學生則可以加上文化和哲學等方面的讀物。
具體讀什么書,已經(jīng)有太多的推薦書目,我這里就不開書單了。
學好語文,從小就要讓孩子“死記硬背”嗎?
多寫
多寫是語文學習的第二把鑰匙,孩子能夠?qū)㈤喿x中吸取的養(yǎng)料轉(zhuǎn)化為自己的思想、情感,并表達出來。
這里說的“寫作”遠不只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文題,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日記、隨筆等等,形式不論,內(nèi)容靈活。對中低段的孩子來說,寫作難免會有仿寫的痕跡,這不要緊,這是學習寫作的必經(jīng)階段。
寫作,不單單是“寫作”,它伴隨著閱讀、思考和觀察,所以寫作實際上是綜合的語文能力訓練。特別要強調(diào)的是,要讓孩子一開始就在寫作中讓心靈自由飛翔,即真情實感,隨心所“語”,千萬不要說假話,不要“裝”--當然,在結(jié)構(gòu)、語言等方面模仿名篇,不能算是“作假”。
總之,沒有多出課堂作文十倍甚至數(shù)十倍的生活化寫作,是不可能提高寫作能力的。
多背
多背是語文學習的第三把鑰匙。現(xiàn)在什么都可以“百度”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,有人認為只要能夠查到的知識都不用背。
這觀點是對的,但這話不能無限“覆蓋”,比如它就不適合于文學。好比錘子、改刀之類的工具不必隨身攜帶,需要用的時候去拿就是了;但每個人的血肉卻必須是自己體內(nèi)的,而不可能是“外在的儲存”。
讓孩子在其記憶力最強盛的時代,通過背誦將最經(jīng)典的古詩文化作自己的血肉,這是形成終身語文能力的“童子功”。
肚子里“別人的東西”儲存多了,漸漸就內(nèi)化為自己的東西了,必然出口成章,行文流暢。所謂“熟讀唐詩三百首,不會吟詩也會吟”,這個古訓永遠不會過時。
上面所說三把“鑰匙”,我在解說的時候雖然用了“第一”“第二”“第三”的表述,但這并不是三者重要性的依次排序。
對語文學習來說,閱讀是信息的吸收,寫作是情思的表達,背誦是經(jīng)典的儲存。這三者同等重要,不分主次,缺一不可。
其實還有一把“鑰匙”,就是“多抄”--抄經(jīng)典的古代詩文,抄優(yōu)美的現(xiàn)代詩文。
當然,我的少年時代正值“文革”橫掃“封資修”,是沒有多少古詩文可抄的,但我也整本整本地抄了許多當時的“文學作品”:賀敬之、徐剛、李瑛等人的詩,還有魏巍的散文--今天看來這些東西實在是經(jīng)不起歷史的淘汰,但它們卻是那個時代的“經(jīng)典”。
拋開內(nèi)容不說,至少其遣詞造句還值得少年的我學習的。所以,現(xiàn)在我還保留著當年抄寫的一本一本的詩文。后來進了大學,我又整本地抄唐詩宋詞,還抄過一些中篇小說,甚至還大篇幅地抄過一些經(jīng)典的文藝理論著作片段。這些抄寫,也是一種語言學習的積累,是“讀”“寫”“背”在某種程度上的綜合體現(xiàn)。只是這種方式帶有我本人的個性色彩,不一定適用于別人。所以我沒將其歸入語文學習的“必備鑰匙”之列。
也許有家長還是不放心:“那孩子考試怎么辦?畢竟我們的孩子并不是要當作家,而是要通過中考和高考??!”我的回答是,當孩子把讀、寫、背當做生活方式,日積月累,他的內(nèi)涵必然更豐厚,他的大腦必然更發(fā)達,他的思維必然更活躍,他的視野必然更開闊,這樣的孩子對語言也必然更敏銳,對語言的運用當然也更加熟練……

有了這個雄厚的基礎(chǔ),在考前花點時間針對特定的試題形式,對孩子進行一些突擊模擬訓練,就算是猴子也會“就范”成為“應(yīng)試高手”,你還愁你那么聰明的孩子過不了“應(yīng)試關(guān)”嗎?


(本文數(shù)據(jù)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)
注川越微信公眾號

【關(guān)注川越微信公眾號,了解更多】

掃描關(guān)注公眾號